人力資源
“從設備基礎原理到故障應急處理,高工的講解讓我們茅塞頓開!”近日,小莊礦“夜校補給站”內座無虛席,高級工程師賈衛鵬、李崗等技術骨干輪番登臺,將專業知識、實戰經驗凝練成“技能干貨”,為一線職工精準“加油充電”。
“補給站”成為技能傳承“主引擎”
以“業務技能補給站”為平臺、以“高工大講堂”為抓手、以“師帶徒”為紐帶,該礦把職工隊伍素質提升作為發展關鍵。依托“勞模創新工作室”與區隊實操兩大核心陣地,邀請勞模工匠、技術大拿,通過理論授課、現場實操、一對一答疑的立體化模式,把抽象的技術知識轉化為可學、可練、可用的實用技能,為技能人才成長打通“快車道”。

“既要讓課程有亮點,更要讓學員有收獲。”這是該礦對兼職教師的授課要求。24名兼職教師緊扣課題核心,圍繞教學策略、目標拆解、情感共鳴等設計內容,搭配PPT演示,讓每一堂課都“干貨滿滿”。為持續優化教學質量,該礦定期組織授課評比,讓參訓職工從“聽課人”變身“評委”,提出改進建議,在雙向互動中推動兼職教師成長,形成“教學相長、共同進步”的良好氛圍。
理論學得透,實操要跟上。為讓技能提升“接地氣、見實效”,該礦同步推進“實操培訓進區隊”,將課堂直接“搬”到區隊學習室?!皟炔繉<覀儭奔戎v原理知識,又現場示范操作,手把手拆解設備維護、故障排查的關鍵步驟,全方位破解實操中的“堵點”“難點”,點燃職工學習熱情,實現素質與技能的“真提升、真過硬”。
“充電課”實現需求對接“零距離”
“新裝備、新工藝不斷落地,職工技能必須得跟上,這直接關系到井下安全與生產效率?!痹摰V人力資源部負責人表示。為讓培訓精準對接職工需求與崗位發展,該礦從“需求調研”發力,深入一線班組與職工面對面交流,細致梳理培訓訴求,在此基礎上,制定年度培訓計劃,推行“缺什么補什么、用什么學什么”的“問需式培訓”。職工從“被動聽課”轉變為“主動選課”,自主確定學習內容,讓培訓真正“按需定制”。

截至目前,該礦已累計完成安全、技能、專項等各類培訓162期,實現全員“按需充電”。其中,“夜校講堂”成為精準施訓的重要載體。每周二、四、五晚七點,“夜校補給站”準時開課,外聘廠家技術人員、內聘礦內專家既講解新裝備操作要點,又解決生產實際難題。同時搭配業務討論、部門自學、專項考核等多種形式,讓職工在互動中深化理解、在考核中檢驗成效,讓夜校成為職工能力提升的“加油站”。
為進一步激發職工學習動力,該礦構建培訓、重用、激勵全鏈條機制,通過“內培+外送”拓寬成長路徑,借助“競賽+集訓”選拔專業骨干,依托“考核+獎勵”樹立鮮明導向。僅一年,就有632名在技能提升、崗位建功中表現突出的職工獲得獎勵,讓技能的“含金量”持續提升,也讓“學技能、強本領、促發展”的氛圍在礦區愈發濃厚。(陳杰 崔乃良)
編輯:達文娟


